蒙特梭利教育是专为孩子从出生到成人的自然发展而设计,所以它不仅
仅是一种幼教,而是能够帮助孩子正确发展至中学。蒙特梭利相信,人
类有着巨大的未被开发的潜能可以通过丰富的环境以及不同教师的教育
方法完全表现出来。
在孩子出生的第一年,我们专注孩子基本能力的形成,不仅仅是智力,还有坚强性格的培养。
那些在性格形成时期得到正确支持的孩子会成为积极主动的热爱学习的人,他们的思维具有灵活性和创造性。他们不仅可以意识到其他人的需求,甚至能够主动的促进同辈人之间的和谐。
在传统教育里,学生被口头传授很多成人决定的课程内容,然后会测验他们记住了多少。记住信息的能力可以得到相应的测验分数,这个分数常被作为学术成功的测量标准。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是同样的学习方式,也会随之具备相同的实现某些标准的能力。在这种模式下教师是主动的传授者,而孩子则成为被动的信息接收者。
在蒙特梭利教育中,教师所承担的是另一种角色,是引导孩子而不是一味的教导,这样孩子就成为主动的学习者, 老师则是被动的引导者。蒙特梭利的课程是由孩子决定的。
根据各自不同的时刻表,孩子有自由去发展自己。作为结果,在他们准备好的时候,他们也能到达各自的发展里程碑。孩子们能主动的参与自身的发展,他们才能成长为自信的、有社会感和同情心的成年人,愿意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人。
蒙特梭利教育法包含以下基本原则
孩子从出生到成年的道路上会经历几个不同的阶段,在每个阶段,他不仅有身体上的不同,同时也有不同的心理特征,因此会有不同的发展需求。对此,蒙特梭利称之为“发展阶段”,孩子都有不同的生理和心理特征。蒙特梭利把各阶段之间的过渡称之为“重生”。
蒙特梭利把孩子0-6岁的第一个发展阶段称为婴儿期,6-12岁称为儿童期,12-18岁称为青春期,最后阶段18-24岁称作成熟期。很多心理学家描述过这六个不同的阶段,但是只有蒙特梭利把这项知识运用到教育中。通过这种方式,她重新定义教育是用来“帮助生活”,她认为如果我们支持孩子在每一个阶段的自然发展,我们就能优化整个人生阶段的发展。在孩子的一生中有特殊的时机,孩子可以采取特殊的发展步骤。我们一定要抓住这些时机,因为一旦错失正确的时机,即使之后也会发展,但是孩子的发展永远都不会完整。
对环境的心智吸收,有两个阶段。蒙特梭利将出生到三岁这个阶段称为“无意识的吸收性心智”,各种感官印象只是记录在心里。蒙特梭利认为,在三到六岁的第二个阶段,儿童再度利用这些印象,加以分门别类、区辨。
蒙特梭利观察到在孩子生命的前六年里有一段独特的时期,在这段时期里他们飞速的吸收周围环境里的东西从而能够参与到某些活动。这些活动让他们获得成为人类的特征——讲一种语言的能力,用双手表达思想的能力,劝说的能力。这些敏感时期相互重叠相互支持,持续一段时间后在孩子六岁的时候消失,为孩子最佳的自然发展提供了一个时间表。
其他的敏感期发生在孩子年纪稍大一些的某些特定时期,这由孩子每个阶段的特点来决定。尽管这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机会之窗”,但它和敏感期一样指出了特定发展发生的时间。因此蒙特梭利教育法也强调给这段时间的孩子提供支持。
从婴儿出生的那刻起,他就开始努力定位自己,探索他周围世界的一切,并通过经历到的所有事物接触到抽象的意义。他迅速的独立,想要找到一种方法来和周围的人交流。他急于用双手触摸事物来了解它到底是什么。他专注于眼前的任务并不断的重复,为了使他做的每一件事情越来越完美。
这些发展驱动都是伴随人类天性的一部分,它们帮助孩子适应新的世界来发展自己。玛丽亚·蒙特梭利把它称之为人类倾向,她认为环境必须允许孩子自由的表达。
以支持个体趋向性和敏感期性为前提,并根据孩子处于不同阶段所呈现出的不同需求,给予一个为孩子发展而服务的环境!给孩子自由,并尊重孩子按照自身的发展时间表自然的向前迈进!